()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华北事变后,广大爱国学生面对民族危亡形势,组织发动的一二九运动中提出的爱国口号。
这一口号最早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中提出的。
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在日本侵略加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爱国群众对于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而奋斗的政治诉求。
在这一口号的影响下,「抗日救国」成为中国各阶层的共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引导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迅速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掀起了武装侵略中国的序幕。
此后为了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
而此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正在全力「围剿」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对日本的侵略却节节退让。
1935年,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开始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企图直接控制华北,相继策动动察哈尔事件、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国民党政府依旧采取妥协办法,开始实行华北特殊化。
华北事变使平津上空乌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
面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
宣言明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
在华北形势日益危急的时刻,群众性抗日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北平、天津的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为关切。
1935年11月,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成立,在其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了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
华北事变后,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涌上街头,高喊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
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30多人被捕,100余人受伤。
为抗议国民党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平各学校学生举行全体总罢课。
12月16日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与会者3万余人,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响应。
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等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行动,工人也举行罢工,爱国人士和团体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
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成全国性的群众运动。
12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联合会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对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高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的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图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广泛宣传了团结抗日思想,促进了广大群众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
链接:
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潮流的发展。
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红军走到陕北打了胜仗而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广大青年学生起来反对当局对他们的压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个运动的发生,轰动了全国。
它配合着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
所以,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要拿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关系相比,那末很明显,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关系更密切,两者相隔的时间更短,因为一二九运动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互相配合。
总之,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1939年12月9日)备案号:YXX1wk9LDyRc5Ow5zRUKEGk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