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文景的治世 文景之治汉朝社会到底富裕到何种程度呢-《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第 3 节 文景的治世 文景之治汉朝社会到底富裕到何种程度呢(第1页)

()

刘老幺死后,吕雉执掌大汉江山15年,干得还不错。

不过在她执政期间,有一件事至今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那就是大肆分封她娘家人为王。

一、吕氏集团崩塌,刘恒继位

你应该记得,刘老幺曾经砍死一匹白马,和大家订立了白马之盟,不姓刘的如果称王,天下人共击之。

吕雉这么做,相当于把她死了老公发的誓当放屁一样。

这个女人仅在公元前187年,一年之内,就封侄子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都是吕家人。

在吕雉死之前,吕家的吕产和吕禄,不仅掌握了军权,还分别是丞相和太尉,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加上小皇帝本来就在他们手里,整个吕氏家族都信心满满,觉得万无一失了,但吕雉很不放心,临死的时候,对吕产和吕禄说,我老公当年和大臣有白马之盟,现在你们都当王了,我死之后,刘家一定会对你们下手,你们要抓住兵权,辅佐好皇帝。

很可惜,吕雉猜到了这开头,却没有猜到那结尾。

她死之后,刘邦的子孙果然开始起兵讨伐吕家各王,可是吕家活着的男人智商好像都为零,吕雉让他们抓好军权,结果被陈平和周勃三言两语的哄骗,就交出了兵权,然后整个看似庞大的吕氏集团开始土崩瓦解,吕产吕禄等都是全族被灭。

让我困惑的是,吕皇后当年不可能看不出她娘家人基本都是笨蛋,那为啥还要让他们走上那么高的权力舞台,她不知道爬得高,摔得必然狠这个道理吗?对这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我很难评价这件事,不过个人的看法是,如果当年她只是封家里人为侯爵,多多赏赐田地钱财,并且让他们和朝里的大臣们广泛联姻,情况是不是应该好一些?这个呢,我也不知道,因为历史从来不允许假设。

无论如何,吕家彻底完蛋了,然后狠毒的陈平把汉惠帝刘盈的几个儿子,包括当时名义上的皇帝刘弘全部砍了脑袋,原因只有一个,作为吕太后的亲孙子,身上流着吕家血脉的皇族,谁知道他们长大会不会复仇?

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谁来做皇帝?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挑来选去,就选中了一个老实憨厚,远在偏僻的代国当「地主」的代王刘恒。

挑中他的原因也简单,因为这个代王的老娘比较孤单,娘家只有一个弟弟,其他亲戚都没有。

这位老娘大家也听说过,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原来魏王豹的小老婆,被天下第一算命大师许负断言,将来可以生天子的那位薄姬薄夫人。

想当年薄姬被韩信俘虏之后,送到刘邦那里,开始只是负责织布。

后来因为她的两个好姐妹都被刘邦宠幸了,而这两个女人还是中国好闺蜜,就对刘老幺说,那个薄姬和我们关系很好,以前我们说如果谁富贵了,可别忘了姐妹。

史书上说刘邦听了,心里面就对那个还在织布的薄姬产生了怜悯之情,当天晚上,就把她叫到了自己的床上,算是收入了后宫。

但也仅仅就是一个晚上,过后刘老幺就忘了这事儿,也没再叫这个薄姬伺候。

可也就是这个晚上,薄姬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刘恒。

等到刘老幺死了,吕雉大肆清洗刘老幺的其他姬妾,对这个被所有人冷落的薄姬,却无论如何恨不起来,觉得她比自己还可怜,就让她和儿子刘恒去代国一起享福去了。

现在吕后也死了,又是因为薄姬的孤立无援,导致她的儿子被功臣们选为新的皇帝,我觉得薄姬的故事是对「福祸相依」这个成语最好的诠释。

公元前180年,在平平安安当了16年代王之后,24岁的刘恒在未央宫继皇帝位,史称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

那么,当上了皇帝就很牛掰吗?如果刘恒这样想,那他死得会很难看。

你要知道,他当上皇帝是人家周勃陈平让他当的,相对于朝里的大臣,他这时候就是在一群狼里的小绵羊。

不过刘恒运气好,小时候受过一种很特别的训练,那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技巧。

他小时候虽然是皇子,地位崇高,但和老娘一直不受刘邦后宫里其他人的待见,甚至还经常被人欺负。

这样的环境下,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同时要谨慎小心地争取自己的利益。

最重要的,还要在适当的时机,亮亮自己的爪牙,让那些太监宫女们知道你也是一位主子,想欺负你,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现在这套本事用来和周勃陈平这些大臣们周旋,也是十分地对路子,帮助他比较轻松地度过了难关。

至少,他得到了这些功臣们的一致认可。

二、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继位三个月之后,立儿子刘启为太子,又过了三个月,才封刘启他妈窦漪房为皇后,这位窦漪房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窦太后,也是前些年国内热播剧《美人心计》的主角,她在景帝和武帝两朝的影响都很大,后面我们还会说到。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