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善就是万物都各寻其规-《智慧哲学之旅:读懂先哲经典提升人生格局》

第 3 节 善就是万物都各寻其规(第1页)

()

这一点正是我们要讲的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就是他把概念理解成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他不仅仅只是主观主义。

柏拉图甚至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理念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六个不同的层次,整个理念就像感性事物一样,它也构成一个世界,我们说一张一张桌子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柏拉图也说,除了这一张一张桌子是客观存在以外,这个一张一张桌子赖以维系、赖以存在的那个概念本身也是客观的。

而且它也有个系统,这个系统柏拉图它分成六个不同的等级。

最低的就是自然物的理念,比如说山、水、花、草,以及各种各样自然物,这是最低的自然物的理念,然后再高一点就是人造物的理念,人造物的理念比如说桌子、椅子、床,各种各样的人造物,任何事物都对应着一个概念,理念都是任何一类事物的本质、核心、形式。

那么自然物是最低的,自然物的理念,然后是人造物的理念,大家注意我这个地方讲的是理念世界,而不是感觉世界,感觉世界就是一张一张的床、一棵棵的树、一个个的山、一条条的河,那是感觉世界,而我们说的是它的概念。

说的是河的概念、山的概念、床的概念、椅子的概念,说的是概念。

所以这样首先是有自然物的理念,然后更高一点就有人造物的理念,然后再往上就有数理理念,数理是什么意思?数理理念就是像几何的那些概念,比如说大于、小于、等于、长、方、宽、高、圆、三角形,这些叫数理理念,这些理念相对来说就更抽象一点。

你想自然物都是物,人造物也是物,虽然我们讲的是物的理念,而不是物本身,不是那些各个具体的物,而是物的理念,但是他毕竟对应的是物,这些物是我们看不见、摸得着的。

而到了数理理念比较抽象了,因为数理理念说大于、小于、等于、三角形、圆、长方形,这些都是固然你说它也有某种意义上形的意义,但它实际上有超越形的,它已经有点抽象了,所以这是第三类。

再往上就是更抽象了,叫范畴理念。

什么叫范畴?范畴又是哲学的理念,比如说存在、非存在、是、否、有限、无限这一类的概念,这一类的概念就更高了,这完全是哲学用的。

我们说前面有很多的哲学家讨论存在、非存在,讨论这个逻各斯这一类的,这是更高的理念。

然后再往上就是道德和审美理念,比如说美德、勇敢、善良等等,这一类的理念我们说就更高了,道德和审美,美这一类,明白吗?柏拉图把他放在差不多最高了。

而且在这所有的理念以上还有一个最高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善的理念,就是善本身,所以善就像太阳一样,所有的理念都在太阳下面,善本身只有一个,而善是最高的。

柏拉图说的这个善已经超出了道德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柏拉图说的善实际上就是一个核心,一个恰如其分,万物都各寻其规,各按其矩,这样就叫善,所以善是一个最高的完美,一个完美的状态,不光是这个主观道德伦理上的善,这个善已经达到了什么东西都循规蹈矩,什么都是按照规范,这个实际上就像我们中国的道一样了,所以这个善相当于这个东西,因此这个善的理念是最高的。

这样一个理念世界基本上可以构成一个金字塔,越往下就越广泛,因为它对应的东西就越多。

自然物有多少种?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它的理念非常多,就像自然物很多一样,其次是人造物,然后再其次数理理念,然后再上面范畴理念,然后再上面道德和审美理念,最上面就一个善的理念,这是理念世界。

但是理念世界只是一个世界,是世界的根本、世界的本质,然后在理念世界下面还有一个世界,还有两个世界。

一个叫原始物质,一个是理念世界和原始物质结合而产生的中间的叫感觉世界。

这个地方柏拉图就构成了一个唯心主义本体论的这样一个模型,就是说上面我们刚才讲的六个层次,那就是理念世界,全部叫理念。

下面有一堆什么都不是的原始物质,柏拉图所说的原始物质非常的清楚,就是我们上堂课讲过的,跟柏拉图同时代的原子论的伟大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

也就是说柏拉图跟德谟克利特在哲学观念上正好相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原子构成的,原子自己在运动,它们结合就像星云状态、混沌状态,然后互相碰撞,互相结合,最后就产生了整个世界、产生了星球,产生了万事万物,就像我们今天科学描述的理论大爆炸的理论一样。

所以一切都是由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根本,是世界的本原。

而在柏拉图看来,原子就是他所说的原始物质,那是一堆惰性的,没有任何积极性的,杂乱无章的一些最基本的材料,这些材料如果没有理念什么都不是。

必须要有理念这些原子才构成了自然物,构成了人造物,构成了数理的对象,这个范畴构成了审美和道德,这样一些东西。

所以如果没有理念加到这些原始物质上面,那原始物质什么都不是,就一堆垃圾。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