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古代战争真的要打三百回合-《课本上学不到的漫画中国史》

第 1 节 古代战争真的要打三百回合(第1页)

()

在演义小说或者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双方开打前总要拉开阵势,然后大战三百回合。

决出胜负后,胜者再带兵冲杀一番。

现在的人对于古代打仗抱有太多类似的误解,今天我们就要破除关于古代战争里的种种流言。

1.大战三百回合?不!

这种说法深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影响。

首先,得搞清楚「回合」是什么。

「回合」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车战中。

两辆战车迎面对冲,远的时候先用弓箭对射一轮,近身时再用枪怼对方的人和车,这样一次交锋就叫「合」。

如果没死人没撞车,两辆车就交错而过了,这样冲到敌阵也不太妙,要让车转个一百八十度回去再打一次,这就叫「回」。

所以两边交战就是这样「回」「合」、「回」「合」地进行。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样打不科学。

骑兵打仗的最大优势在于冲击力,尽力冲向对手,以高速配合长武器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迅速终结对手才是正确的做法。

历史上武将单挑的次数真不多,很多还是意外。

比如,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太史慈单挑了一场,原因还挺搞笑。

这两位老兄原本想巡查一下地形,方便以后排兵布阵,谁知道两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巡查到一个地方去了。

两人见面有点尴尬,因为大家都只带了十几个人,当没事发生,又好像有点儿丢脸,只好开干。

据说在这场混战中,太史慈抢了对方头盔,孙策抢了对方的戟。

(刘繇)但使(太史)慈侦视轻重。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

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

慈便前斗,正与策对。

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三国志》

后来,双方士兵都赶来支援,孙策和太史慈识趣地达成共识,乖乖回到后方开始调兵遣将。

看看,这才是将领的正确做法。

而且就算一方想单挑,当对方傻呀?双方带的是几千、几万的吃瓜群众?

而且,亲自上阵的风险真的很大。

夏侯渊身为主帅亲自带兵去修补阵地够激励士气了吧?够振奋人心了吧?刘备看了也很感动,然后派兵干死了他。

「老板」曹操也很感动,说:「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翻译过来就是——

可以看到,以曹操为代表的古人基本持有同样的观点: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不会轻易去送死的。

所以,将领亲自出阵真的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事情,而且主将单挑对历史也没什么重大影响。

2.超重武器?武功高强?不!

大家总以为很多武将武功高强,拿着很重的武器,这样才显得牛。

比如,关公的刀重82斤,典韦的双戟也有80多斤。

这两位还算客气的,隋唐的李元霸,他的锤子有800多斤……

本来只是小说家随便说个数糊弄一下读者,没想到当真的人意外得多,还为他们辩解:「古代武将天天锻炼,吃好喝好,体质比现代人要好得多,能拿起来也很正常。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