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米花-《一粒糖》

爆炒米花(第1页)

楼窗外面“砰”

的一响,好象放炮,又好象轮胎爆裂。

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

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字眼听不清楚。

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

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

但这姑且不论,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

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

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了,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绝地旋转。

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候发出“砰”

的一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

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

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

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

我家的劳动大姐主张不用米粒,而用年糕来托他爆。

把水磨年糕切成小拇指大的片子放在太阳里晒干,然后拿去托他爆。

爆出来的真好看:小拇指大的年糕片,都变得同十支香烟簏子一般大了!

爆的时候加入些糖,吃起来略带甜味,不但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也都喜欢,因为它质地很松,容易消化,多吃些也不会伤胃。

“空隆空隆”

地嚼了好久,而实际上吃下去的不过小拇指大的一片年糕。

我吃的时候曾经作如是想:倘使不爆,要人吃小拇指大的几片硬年糕,恐怕不见得大家都要吃。

因为硬年糕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质地太致密,不容易嚼碎,不容易消化。

只有胃健的人,消化力强大的人,例如每餐“斗米十肉”

的古代人,才能吃硬年糕;普通人大都是没有这胃口的吧。

而同是这硬年糕,一经爆过,一经放松,普通人就也能吃,并且受吃,即使是胃弱的人也消化得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