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所咏的是西晋灭吴之事。
王濬是益州刺史,受晋武帝之命,在蜀地造大船,造完之后率水兵沿江直下伐吴。
为了阻止晋军前进,吴帝孙皓派人在长江上横放铁索,但这并未能阻止一统的脚步,最终晋军击破东吴,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完成国家一统。
关于这首诗,历来传诵着这样一个典故: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相与约定写一首以“金陵怀古”
为主题的诗,刘禹锡写出这首诗之后,其他几人叹为观止,都搁笔不写了。
对于这个故事,学者瞿蜕园根据刘禹锡的行迹,认为并不可信。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佳话能够广为传播,其根本原因还是这首诗写得确实好。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扣题西塞山,站在东吴的角度抒发故国灭亡的感慨。
这两句非常警策,又如流水般明快,但细读之下可以看出刘禹锡的用笔很讲究:人世、往事,是无形无状的东西;山形、寒流,有形有状,可见可触。
如此着墨,虚实相应,是上乘的对仗。
末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承接上一联的感慨,来了一个转笔,以赞同大一统的态度收结全篇。
这首诗尤为值得注目的地方,是在前四句。
学者俞陛云的《诗境浅说》认为:“此诗所以推为绝唱,未有发明之者。
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