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穷苦之言易好-《唐宋诗会意:七百年的风流儒雅》

为何穷苦之言易好(第1页)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真正的诗人,总是敏感而深刻的。

这首诗是李贺诗集的压卷之作,它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与这首诗相关的事情是这样的:喜欢求仙问道的汉武帝,曾经派人用铜铸造仙人,铜人高二十丈、大七围,手捧盘子以承接天上甘露。

到了曹魏的时候,魏明帝下令把铜人从长安迁到洛阳去,但人们在拆运的时候,发现铜人竟然流下了眼泪,于是停止了搬运。

铜人流泪一事,应该只是传说。

在史籍记载中,铜人之所以没有被搬到洛阳,是因为它太重了。

不过,这并不是李贺关心的方面,他关心的是兴亡。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堪为不朽名句。

宋人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常圆”

与“天若有情天亦老”

对仗,为人称赏,然而这句明显不如李贺的句子沉着,两者无法匹配。

在这首诗里,李贺仿佛就是那个流泪的铜人,而他的一生,只不过活了二十七岁而已。

李贺的诗有很浓的感伤色彩。

例如《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几句是说,人生苦短,须及时饮酒。

又如《梦天》:“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时间迅速逝去,九州轻幻如烟,大海化为一杯水……这些奇幻表述的背后,是李贺对人生乃至世界的虚幻感。

是的,他经常触及“生死存亡”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