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王家营志》

凡例(第1页)

一、王营在明清为北道剧镇,史书载其冲要,野录记其繁胜,故老追谈,目眙心徂,而三百年来,未有专书。

自顷形势迁革,户版凋瘵,不有纪载,后何以述?辄亡梼昧,谨依南浔、乌镇诸志例,创《王家营志》,为淮阴支志之一。

一、志地之书,当立畔岸,二百年前,营地在今之西坝,自康熙移镇,旧境荒落,道光间票盐经通,又蔚为大国。

形格势禁,应难阑入,此缩于旧时者也。

北有小营,在昔为浪石六丘地,又曰大河口下庄,本不隶王营境,而壤地相接,有辅车之义,观厥称名,亦与王营相齿,盐河一水,岂能殊囿?此廓于旧时者也,是书所载范围,一皆以此为准。

一、乡镇小志,与县志不尽同符,按目以求,则胶而难通,故“民赋”

不载,“贡举”

不载,“秩官”

分入“军警”

,“艺文”

附见“人物”

亦有在县志为子目,而在本书则特立专门,如“警卫”

示乡治之本原,“职业”

、“交通”

,著民生之惨舒,“礼俗”

、“宗教”

,见方隅之习尚。

县志综贯全邑,势有不该,镇志断地立限,法宜详记,以资考镜。

至如“建置”

、“河渠”

、“军政”

、“学校”

、“人物”

、“古迹”

、“杂记”

诸目,以方县志,虽广、侷有殊,标揭不二。

殿以“叙传”

,则私著之恒规,所由与官书异也。

一、是书自王家营得名为始,搜访丛残,为之纫缉,惟有元以上,辽阔数千载,地望不详,文献无征,仅于“建置”

中粗按川渎形势,推明所属,深惭固陋,末由尔见缕。

近百年来,耳目既近,诹访能详,然十口相传,岂免差爽?“人物”

一门,虑更疏阙,倘览者能据所闻,还以相纠,自当荟萃群言,刊为补正。

一、是书削牍之始,即赖乡先辈徐庶侯先生敦勉之赐为多,稿成又蒙先生暨灌云武霞峰夫子裁正违误,同县范君耕研参订义例,并堪铭诵。

至采访事迹,则同里韩丈芷芗、孙丈穑庵匡辅为宏,他若“小营”

则赵君守之,“天(方)[文]”

则葛君杏五,“职业”

则杜丈楷丞、何君又纯、于君海仙、韩君寒山,并有征集之劳,揆以往例,悉宜备书。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