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利按闽,侯两邑,共治一城,而闽为首县。
凡大僚政续⑴与本境无关系,先详闽县志者,本志不再赘,以下去害听讼仿此。
晋
严 高 太康三年领晋安守,宽惠得民。
时初置郡,治闽越故城。
四年,高以城狭,议改筑。
询于郭璞,璞曰:“冶山之南,越王山麓有小阜,是宜城。
后八百年当大兴。”
遂城其处,谓之子城。
又浚东、西两湖,溉田数万亩,凿迎仙馆,在今府署东,起大航桥,后名到任桥。
连澳桥以通舟楫,民到于今称之。
宋
陈 铸 字师回,兴化人。
康定初,知南雄。
秩满,求通判福州,以便养亲。
蔡襄表铸之孝,为人子劝。
福州自景祐建学,弦诵尚稀,铸赞其守,延师增廪以教之。
学者靡然向风,一时人文称极盛。
蔡 襄 字君谟,仙游人。
天圣进士。
庆历间知福州。
始复古五塘以溉田,民受其益。
王氏据闽时,丁口赋甚重,襄奏减其半。
寻丁外艰去。
嘉祐初,再知福州。
疏附城湖浦。
周希孟、陈烈、陈襄、郑穆诸先生,皆延礼之,专以经学课士。
闽俗治亲丧,往往奉释道,召宾客。
富者倾中人之产,贫者称贷,至不能偿。
襄禁之。
又谂知巫觋主病毒蛊杀人之害,皆严加禁绝,俗为之变。
自虞士恭兴学以来,李、常继之,陈师回又继之,至襄勉以实学,而闽士逐成有用之才矣。
后拜端明殿学士,卒年五十有六。
樊 纪 嘉祐三年知怀安县。
时郡守蔡襄欲复东湖不可得,乃从乐游桥在府冶东北隅。
开沿城外,抵汤门、琴亭、湖心。
至北岭下去思桥北,出浦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
纪作桥十三,曰湿堘、曰堘北、曰小浦、曰中浦、曰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
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
又北岭达于宦溪。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