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部-《凤山县采访册》

丙部(第1页)

地舆(三)

县治大势,东北为山,西南为海,由山发源、萦洄不息者,为溪、为沟。

沿海出口、舟楫可通者,为港、为澳。

拦溪引水、溉田流行者为圳,潴蓄者为陂,深者为潭,次者为池,浅者为窟。

傍海围筑、水半咸半淡、畜鱼于中、岁收其利者为堰。

有船筏济人者为渡。

横跨两岸、利人来往者为桥。

此全邑诸川及水利、津渡、桥梁之大概也。

谨胪列于后,而以八景附焉。

诸溪(川类一)

沟渠(川类二)

港澳(川类三)

圳道(水利一)

陂泽(水利二)

深潭(水利三)

池塘(水利四)

水窟(水利五)

鱼堰

官渡

义渡

民渡

桥梁

八景

·诸溪(川类一)

旗尾溪(民渡),在港西里,县东北六十里,源受寨仔脚山泉,西南行,五里许,下注淡水溪。

尖山溪(上游名触口溪,分旁支入旧寮圳,下游名龟仔豆溪,分旁支入狮仔头圳),在港西里,县东北五十五里,源出尖山,合触口山泉,西南行十二里,分注弥浓、揭阳、三张廍、二重溪等流。

弥浓溪,在港西里,县东北六十里,源由尖山溪分支,北行旁入两圳(龙渡、弥浓),下注淡水溪,长十二里。

揭阳溪,在港西里,县东北五十二里,源由尖山溪分支,西北行,过十八分(去声),下注淡水溪,长十二里。

三张廍溪(民渡),在港西里,县东北四十三里,源由尖山溪分支,西行过弥勒肚,下注淡水溪,长十五里。

二重溪(民渡),在港西里,县东北四十一里,源由尖山溪分支,西南行,兼汇两圳(旧寮、狮仔头),旁入顶下陂(亦二圳名),本支下注淡水溪,长二十里。

南势溪,在港西里,县东北四十八里,源受大泽机(即北坪山、猪毛山泉),西行十四里,下注巴六溪。

隘寮溪,在港西里,县东北四十七里,源由珑空口(即南坪北支南太武山泉)分支,西北行,分注三圳(漏陂、杜君英、大道关)、三溪(巴六、番仔寮、甘棠庄)、两沟(漏陂、杜君英),长十四里。

巴六溪(官渡),在港西里,县东北三十里,源受南势、隘寮二溪,西行,旁入五圳(南圳、耆老、隆恩、中冷、九块厝)、两沟(嘉棠庄、火烧),本支过下冷水,下注淡水溪,长二十二里。

番仔寮溪(民渡),在港西里,县东北二十八里,源由隘寮溪分支西行,旁入玲珞陂及海丰、崇兰二圳,本支下注淡水溪,长二十八里。

甘棠庄溪(俗名加冬庄溪),在港西里,县东北二十七里,源由隘寮溪分支,西南行十五里,下授海丰溪。

海丰溪,在港西里,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受甘棠庄溪、大道关圳,西行十七里,过溪洲仔,下注淡水溪。

四十分(去声)溪,在港西里,县东北三十里,源由珑空口分支,西南行,兼纳二沟(漏陂、杜君英),分注两溪(阿候、西势),长十二里。

阿候溪(有桥),在港西里,县东二十里,源由四十分溪分支西行,兼纳火烧沟、海丰圳,过下蚶,下注淡水溪,长二十里。

西势溪(民渡),在港西里,县东二十五里,源由四十分溪分支西南行,旁注两圳(新陂、滥庄)、一陂(桥头),本支受玲珞陂,过双溪口(民渡)、外水哮(官渡),至力力社,汇东溪合流,长十四里。

番仔埔溪,在港西里,县东三十五里,源由嘉早山泉分支西南行,兼纳漏陂、杜君英二圳,下注东溪,长二十三里。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