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拜师为师-《神通异世录》

第十章 拜师为师(第1页)

“师父,请喝茶。”

周贤垂着头,将茶碗高举过头。

孔诤言笑着接过,饮了一口,放在一旁。

周贤又端起另一个茶盏,高举过头顶,递给方丹:“师娘,请用茶。”

方丹也是接过,饮了一口,便连忙把周贤搀了起来,这便算是礼成了。

拜师大典,拜的是三清和观主,观主许下,便算是收入门墙。

这拜师仪式很讲究,不仅仅是对着三清三拜九叩那么简单,是一套体系成熟复杂的道教科仪。

这也意味着它十分的冗长。

有些受不住的年幼的孩子,当场就哭出来了,乱作一团。

而即便这样,观主还要训话,听到那句“我就简单地说两句”

,周贤感觉自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好不容易挨过了这场拜师大典,这一百名道童也不是全都能真正拜一位师父。

像周贤这样,在拜师大典之前就已经定好要拜谁为师的,全都是各门首座提名的孩子。

其余的道童会在此后的一个月里,根据各自根骨不同,陆续被各门收入其内教导,也讲求缘分。

真正拜师父的时候,礼数未必要做得多周全。

像孔诤言这样怕麻烦的,要周贤给他们夫妻两个敬茶,就算是认下了这个徒弟。

孔诤言打量着换下孝服,穿上道袍的周贤,满意地点了点头:“贤儿,自此后,咱们可就是一家人了。”

“哎。”

周贤应了一声,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一家人,这三个字可太重了。

师徒如父子,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现代社会,师徒不应当如父子,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资料解放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交学费之后学知识学技能,期满毕业或者是肄业,和老师有没有联系另说。

而在中国传统社会,各行当都讲究师徒传承。

徒弟从师父那里继承来的不但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还有师父的社会关系。

举个粗暴点的例子,师父生前的仇人,是可以找衣钵传人寻仇的。

一家人,周贤有些迷茫了。

相处了一个多月,孔诤言夫妇待他不薄,或该说是全心全意,当作亲生儿子一般了。

但周贤究竟不是个孩子,他上一世已经活了将近三十年了。

这种突如其来的人生转换,他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一个月,对他来说可能短了点,慢慢来吧。

“师兄,我看你这回还往哪躲!”

这童声清脆,由远及近,周贤都能听出来,是有人飞进了院里。

孔诤言听了这声音一拍桌子:“坏了,小阎罗找上门了。

妹妹你就说我不在,我到里间躲上一躲。”

孔诤言方起身,这边房门就被人推开了。

陈文言迈步就进,冷笑一声:“师兄,你这些时日躲得好自在。”

周贤把脑子里的念头都甩了出去,迅速进入了看戏模式。

他双手抱拳,对陈文言行了一礼:“师叔好。”

陈文言看了周贤一眼,笑着点点头:“胖些了,有些模样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