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贤当真愿意当这个启蒙先生吗?其实他是不大愿意的。
以他的脾气实在是不喜欢跟小孩子打交道,这算是世上最熬人的活了。
他打心眼里佩服那些个选择当老师的人,且不说教得怎么样,愿意面对一大堆孩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尤其是那些当幼师、当班主任的,周贤更是佩服。
但是没办法,让自己那个不靠谱的师父赶鸭子上架似的推上来了,那就得好好干,没有敷衍的道理。
这些是什么人?这些孩子是青要观未来的中坚力量,启蒙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
这观里的人不把这个当回事儿,一来是因为时代局限,二者是这教书先生不过是教他们识字,过些时日还得是由各自的师父带着,那才是亲近。
既然接了这个活,周贤就打算把这个活干好,干得漂亮喽。
让周贤去教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纲常,他做不来。
他可是要成为观主的人,将来有一批认同他理念的中坚力量,对他是有利的。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拿到名册之后周贤也是头疼。
不是所有的小道童都要来上这个学堂,好些个大户出来的孩子本就是认识字的,但是不认识字的也不少。
即使是青要观选修士弟子这么严苛的选拔,从平民中拽出来的,也有很多没受过基础教育。
这名册上一共有六十四个人,女多男少。
一想也对,这个年月,不给女孩读书的可太多了。
最让周贤在意的是名册上头一个,十四岁的,也是这一科年纪最大的那个,居然叫李二狗。
都说赖名好养活,但是高门大户绝对不会给自家孩子弄这么个学名,也轮不到上这么个学堂。
可前些天拜师大典的时候,周贤听得明明白白,这是观主带回来的人。
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学堂里吵吵嚷嚷的,都是一群孩子,聚到一起不多时就熟络了,安静不下来。
这时先生还没到,有一个消息有些灵通的,年纪稍大些的便吵嚷着:“你们听说了么?咱们的先生是跟咱们一科的小孩子。”
“谁呀?”
也有好事的问。
“不能吧?”
也有不信的,“我们那儿私塾先生都是老头子,板着张脸可吓人了。
哪有小孩儿当先生的?”
“你还不信!”
消息灵通的那个觉得受了屈辱,争辩道,“这话可不是我胡说,是我师父告诉我的!”
“你拜师了?”
周围响起一片羡慕的惊叹。
那孩子坐到了桌上,一卷袖子,样子很是得意:“我拜师了,我师父是个器修,以后啊,你们都得求到我头上。”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