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离东岛返国谒疆臣 入北洋督衙擒刺客-《宦海升沉录》

第十二回 离东岛返国谒疆臣 入北洋督衙擒刺客(第1页)

话说袁世凯既得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时正值与各国议和之后。

各国鉴于团党之乱,仍驻军京津,防有再变。

又将团党起事地方,罚停科举数年,各大臣亦无可如何。

因京城既破,侥幸贻款赎回,如何敢与各国相抗?故差不多京中政局,也操诸外人之手。

惟各国自此亦方针一变,因从前每多提倡要瓜分中国,到那时反说“保全中国”

四个字,便各出外交手段,讨好北京政府,望与北京政府亲厚,好为索取权利起见。

就中单表俄罗斯一国,更为周到,没一点不向北京政府周旋。

是以那时京中大员倒道俄国可靠,也有发再续联俄之说的。

因爵相李鸿章在时,亦曾与俄罗斯订立密约,道是清俄联盟,俄人遂乘机把势力布满东三省。

本来这时看见俄人举动,自应有悔心,惟俄人把一片言说,称从前在满洲布设势力,只是不得已,为对付那一国起见,并无他意。

又说这会欲助中国自强,又说要扶中国什么维新,种种甘言弄得北京政府里头神魂颠倒,大半是信俄罗斯真正可靠的。

所以自京内至各省,都赞成联俄之说居多,更有些提议派大员使俄订立盟约。

时俄使在京,更天天在总理衙门陈说清俄联盟之利,催促北京政府速派订议盟约专使。

自京中传出消息,驻京各使没一个不知道此事,也有电告本国政府的,也有运动清俄联盟解散的,闹成一片。

因各国正思索取中国权利,恐一旦被俄罗斯全数先得了便宜,自然不大满意,故各国当时十分注意此事。

及此点消息传到北京,就引出一个拒俄的义勇队出来。

究竟什么唤做义勇队呢?因当时游学之风渐盛,都知道从前在中国所读的书无济于用,也转向外国求专门的实学。

是以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已有万来人,个个倒知得列强大势,像俄国是靠不住的,都不主张联俄之议;又因当时俄人把势力布满于满洲,大有踞地要求之势。

所以北京政府里头,才发这个联俄思想,实是巴结俄人,求他体谅的意思。

故留东学生无不愤怒,就给这个团体,唤做义勇队,要来拒俄的。

不想自义勇队成立之后,竟触了清国官场所忌。

因官场里头既有多数是赞成联俄,所以连清国驻日本的公使,也以拒俄义勇队为大大不然,又没有法子解散他,就发了个离奇思想:分头打电与北京及南北洋,道那些义勇队只以拒俄为名,实则革命为实,这等语。

那时北京及南北洋的官场,接得驻日公使的电报,倒惊慌起来,因驻日公使电文中,更说那些义勇队,不久派人回国运动起事,借拒俄之名,好购运军火。

故北京政府一发慌张,即电致南北洋各督抚,认真防察。

惟东京学生凡入义勇队的,也源源不绝,任国内官场说他什么革命不革命,也总置之不理,惟赶紧办事,好组织完备,一面发电入京,主张拒俄。

看来这个义勇队,若问有什么效果倒也难说,只当时这民气实在可嘉。

那日听得驻日公使电致国内政府,有名为拒俄,实图革命之语,并闻国内政府,已有电致南北洋防察。

听了这点消息,就立时开个大会,要对付此事。

大半也主张公举代表,入北洋谒见袁世凯,好表明义勇队的宗旨,兼陈联俄的厉害;就会中投票公举,以得多数者即为代表。

计当时得票多数的,第一是刘铁升,其次就是汤荣健,都是江浙人。

因他两人,在留东学生会内是有点名望的,且又是发起组织义勇队的一分子,所以就举他两人。

那时刘、汤二人见是投票举了自己,也慨然不辞。

以当时驻日中国公使有电在前,说义勇队是革命党,已有消息,由政府知会南北洋各督抚防察,又不知袁世凯为人,平日宗旨怎样,故此行是祸是福,仍不自知。

那队中人数约有二千名,没一个不替刘、汤二人忧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