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
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
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
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於安思危,於达思穷,於得思丧。
《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
以言慎事也。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
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
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
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
大臣同患,弗周而畔。
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
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
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於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
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
’”
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
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
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於末嬉。
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
伊尹以告汤。
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
故令师从东方出於国西以进。
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
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不可正谏,虽後悔之,将可柰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郼如夏。
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
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轝,命封黄帝之後於铸,封帝尧之後於黎,封帝舜之後於陈。
下轝,命封夏后之後於杞,立成汤之後於宋,以奉桑林。
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
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
武王於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
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
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
然後济於河,西归报於庙。
乃税马於华山,税牛於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