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太保崔公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有佐时许国之志。
时以艺学进者,一参讲席,如登龙门。
初诏以绣衣自洛朝觐,访别承国寺僧神照。
照亦近岁名僧,无出其右者。
谓曰:“弟子忝官西上,师有何言赠别?”
僧笑曰:“大哉,临别之问!”
公避席以请,则曰:“恶事不为贤人也,善事不为圣人也。
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公器也,与众共之,无或独擅,无或多取。
独善多取,祸生其中矣,孔、孟其犹病诸!”
言既而别。
崔公不谕,祥鸾威凤,游于青云。
爰立作相,时宣宗景化维新,求理方切,将擅相印洽人望者,十稔不易。
崔公春秋鼎富,誉望云高,朝野人情,谓可以继汾阳王二十四考矣。
一日,备顾问于便殿,宰臣齐进。
上曰:“朕以时和岁丰,万方无事,欲御楼肆赦,以答天休,可否?”
丞相令狐公奏曰:“御楼所费至多,宣下须有名目。
次则频行赦宥,实启幸门。
今边戍衣赐未充,臣不敢草草商议。
俟至中书,召有司计度,续具申奏。”
上不悦曰:“遣朕何处求御楼名目?”
太保奏曰:“臣闻太子是天下之本,实系万国之心,七鬯是司,国朝盛典。
陛下倘行大礼,则岂惟肆赦,兼可郊天。”
时上方饵金石药,求长生之术,遂致躁渴不康,内外无人知者。
疑忌方切,恶聆斯言,俯首久之,不复顾问。
后旬日,罢知政事。
时同列恶其太劲,有以飞语巧中者,所赖自居台席,人情攸归,上亦素知其名,不能动摇,不尔则忧在意表。
老僧赠别,于斯验焉。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