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地-《小学诗》

△守地(第1页)

臣闻故乡之歌,帝王不能免;怀土之念,小人不能忘。

其丘墓之营,非一祖一宗之积;田园之乐,非一朝一夕之故。

一旦装束以迁,襁负而去,吾之产庐皆贼人之营寨,吾之马牛皆贼人之脍炙。

遗弃之敖仓米粟,反有以资贼人之粮食;遗弃之金宝财帛,反有以资贼人之裹囊。

吾之父老皆颠?齐于道路,吾之幼稚皆遗掷于沟壑。

见父老之颠?齐,则弟子无心于战斗;见幼稚之弃掷,则父兄无心于守御。

稽求之于昔,靖康、绍兴之间,横涧山之不守,而濠梁以陷;紫金山之不守,而三邑以戕。

大江之南,平时丰稔,犹藉两淮粒食以给岁月;一旦淮北之民,反辐凑于平日倚籴之地,月添食众一千万口,月添食粟九千万石。

积以岁月之久,计以繁剧之数,商车既竭,廪工亦空。

当是之时,米斗五十银两五百,留于淮?者皆伤杀,奔于江南者皆饿死。

此其事业之不振,盖基于山寨、水寨之不可守也。

验之于近,去冬今春之间,钟离、定远之民,不安之于高九郎、烽火、横涧、文贤之山,而濠梁之民皆罹于变迁之苦;安丰、寿春之民,不安之于燕九娘、龙神、二郎岗、芦塘之山,而芍陂之民皆沦于转徙之难,盱眙、高邮之民,不安之于毛工、胡鼻、莲花山,而淮东之民皆死于瓜州、杨林江船之不得渡;霍丘、正阳之民,不安之于铁脚、桐山、枫原、西安之山,而淮西之民皆病于英六、北峡关守把之不能出。

当是之时,近畿一路,白骨如市,举目一观横尸满野。

父老幼稚为无辜之鬼者,不知其几千万人;牛羊粟谷为贼人之所有者,不知其几千万计。

此其败亡之踵至,亦基于山寨、水寨之不守也。

夫兵家之法:在我无间之可乘,然后彼之间可乘于自固之后;在己无隙之可伺,然后彼之隙可伺于自治之余。

故古人不务攻敌之城,而必重于守己之城;不务掠敌之地,而必坚于守己之地。

己之地能守而不拔,则彼之虚可乘,而无内顾之忧矣;己之城能守而必固,则彼之隙可伺,而无后顾之患矣。

今国家屯兵于淮东,西淮东素号为川泽之国。

川泽之国多水寨,虽淮西亦有之,未如淮东之多。

所凡小洲、大渚、沙屿石碛,水势环绕,人所不到之地,皆水寨也。

自谢杨、绿杨、石镜、老鹳新开诸河而言,凡四十余处,而相通之寨九。

故当修为水寨,使近水之民皆居于一寨之中,而无虏劫之患,顾不便欤?然或者犹谓织席为芦,流亡之民固可以偷安;积土为垒迁移之粟固可以自足。

然外无重城,何以捍贼兵之暗度;内无坚壁,保以杜贼兵之潜步?殊不知水寨之法,浅则有伏牛暗楗可以破贼人之楼舰;深则有草拉沈缆,可以挽贼人之舟楫;浮则有棉穰稻杆,能使贼船之来,车不可蹋,橹不可摇;沈则有锤锥浮钩,能使贼船之来,浅不可移,深不可去。

芦牌苇筏,阻以撞竿斜桩而不可到;则因风纵火之术,贼不可施,而我反可施。

浮罂坐鼓,阻于拦河截汊而不可入;则浮箭流火之术,贼不可用,而我反可用。

凡修水寨之秘法二十有七无不毕备,则吾之民老弱偕安,而贼人无路之可通;吾民之粮牧兼全,贼人无门而可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