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论-《何博士备论》

晁错论(第1页)

古者,持国任事有四臣焉:杜患于未兆,弭于未形者,贤臣也;祸结而排之使安,难立而戡之使平者,功臣也;国安矣挈而错之危,世治矣汩而属之乱者,非愚臣即奸臣也。

盖奸臣之不足者忠,愚臣之不足者知。

忠、知不足而持国任事,祸之府也。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

可不谓愚乎?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

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说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

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

彼挟其君之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

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

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

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

东诸侯之势诚强矣。

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

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

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

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

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故也。

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

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

夫七国之王,独吴少尝军旅,为宿奸故恶。

其六王皆骄夫孱稚,非有高材绝器、挟智任术,足以就大计者。

其谋又非前缔而宿合之也。

今一旦徜徉相视而起,皆吴实迫之,欲并以为东帝之资耳。

当孝文之世,濞之不朝发于死子之隙,而反端著矣。

贾谊固尝为之痛哭矣。

然而孝文一切包匿,不究其奸,而以恩礼羁之。

是以迄孝文之世三十余年,而濞无他变也。

濞之反于孝景之三年,而其王吴者四十三稔矣。

齿发固已就衰,而乡之勇决之气与夫骄悍之情、窥觊之奸,皆已沮释矣。

今一旦奋然空国西向,计不反顾者,濞岂得已哉?有错之鞭趣其后以起之也。

昔高帝之王濞者三郡,且南面而抚其国者四十余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