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迳五大夫城南。
昔北平侯王谭,不同王莽之政。
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即此。
潘岳《赞》云:五王在中,庞葛连续者也。
易水又东,左与子庄溪水合。
水北出子庄关,南流迳五公城西,屈迳其城南。
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
光武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喜侯;显才,蒲阴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谓中山之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
二城并广一里许,俱在罡阜之上,上邪而下方。
其水东南入於易水。
易水又右会女思谷水。
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会口。
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与樊石山水合。
水源西出广昌县之樊石山,东流迳覆釜山下,东流注于易水。
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迳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
易水又东迳武阳城南。
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
左得濡水枝津故渎。
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
汉文帝封丞相申屠嘉为侯国。
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
高诱云,易水迳故安城南外东流,即斯水也。
诱是涿人,事经明证。
今水被城东南隅。
世又谓易水为故安河。
武阳盖燕昭王之所城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故傅逮《述游赋》曰:出北蓟,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茫,盖谓是处也。
易水东流而出于范阳。
△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
易水迳范阳县故城北。
秦末,张耳、陈馀为陈胜略地燕、赵,命蒯通说之,范阳先下,是也。
汉景帝中三年,封匈奴降王代为侯国,王莽之通顺也。
易水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
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
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
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目怡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