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第五-《春秋繁露》

精华第五(第1页)

谓一元者,大始也。

知元年志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所轻。

是故治国之端在正名,名之正,兴五世,五传之外,美恶乃形,可谓得其真矣,非子路之所能见。

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终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

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

故人唯有终始也,而生不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虽生天气,及奉天气者,不得与天元、本天元命、而共违其所为也。

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为也,继天之所为而终之也,其道相与共功持业,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为于此?恶施于人?大其贯承意之理矣。

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

非其位而即之,虽受之先君,春秋危之,宋缪公是也;非其位不受之先君,而自即之,春秋危之,吴王僚是也;虽然,苟能行善得众,春秋弗危,卫侯晋以立书葬是也;俱不宜立,而宋缪受之先君而危,卫宣弗受先君而不危,以此见得众心之为大安也。

故齐桓非直弗受之先君也,乃率弗宜为君者而立,罪亦重矣,然而知恐惧,敬举贤人而以自覆盖,知不背要盟,以自湔浣也,遂为贤君,而霸诸侯;使齐桓被恶,而无此美,得免杀戮乃幸已,何霸之有!

鲁桓忘其忧,而祸逮其身;齐桓忧其忧,而立功名。

推而散之,凡人有忧而不知忧者,凶,有忧而深忧之者,吉。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

此之谓也。

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难,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易。

诗云:德輶如毛。

言其易也。

"

公观鱼于棠,何恶也?"

"

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已,愧之以塞其源也。

夫处位动风化者,徒言利之名尔,犹恶之,况求利乎!

故天王使人求赙求金,皆为大恶而书。

今非直使人也,亲自求之,是为甚恶,讥。

何故言观鱼?犹言观社也,皆讳大恶之辞也。

"

春秋有经礼,有变礼。

为如安性平心者、经礼也;至有于性虽不安,于心虽不平,于道无以易之,此变礼也。

是故昏礼不称主人,经礼也;辞穷无称,称主人,变礼也。

天子三年然后称王,经礼也;有故,则未三年而称王,变礼也。

妇人无出境之事,经礼也;母为子娶妇,奔丧父母,变礼也。

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矣。

难者曰:"

春秋事同者辞同,此四者,俱为变礼,而或达于经,或不达于经,何也?"

曰:"

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