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第六-《春秋繁露》

王道第六(第1页)

春秋慎辞,谨于名伦等物者也。

是故小夷言伐而不得言战,大夷言战而不得言获,中国言获而不得言执,各有辞也。

有小夷避大夷而不得言战,大夷避中国而不得言获,中国避天子而不得言执,名伦弗予,嫌于相臣之辞也。

是故大小不踰等,贵贱如其伦,义之正也。

大雩者何?旱祭也。

难者曰:"

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怒焉者何?"

曰:"

大旱者,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敢有加也。

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日食亦然,皆下犯上,以贱伤贵者,逆节也,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也,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

故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

是故胁严社而不为不敬灵,出天王而不为不尊上,辞父之命而不为不承亲,绝母之属而不为不孝慈,义矣夫!

"

难者曰:"

春秋之法,大夫无遂事。

又曰: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又曰: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又曰:闻丧徐行而不反也。

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既曰进退在大夫矣,又曰徐行而不反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

曰:"

四者各有所处,得其处,则皆是也,失其处,则皆非也。

春秋固有常义,又有应变。

无遂事者,谓平生安宁也;专之可也者,谓救危除患也;进退在大夫者,谓将率用兵也;徐行不反者,谓不以亲害尊,不以私妨公也;此之谓将得其私知其指。

故公子结受命,往媵陈人之妇于鄄,道生事,从齐桓盟,春秋弗非,以为救庄公之危。

公子遂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晋,春秋非之,以为是时僖公安宁无危。

故有危而不专救,谓之不忠;无危而擅生事,是卑君也。

故此二臣俱生事,春秋有是有非,其义然也。

"

齐桓挟贤相之能,用大国之资,即位五年,不能致一诸侯,于柯之盟,见其大信,一年,而近国之君毕至,鄄幽之会是也。

其后二十年之间,亦久矣,尚未能大合诸侯也,至于救邢卫之事,见存亡继绝之义,而明年,远国之君毕至,贯泽、阳谷之会是也。

故曰:亲近者不以言,召远者不以使,此其效也。

其后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故楚人灭弦而志弗忧,江黄伐陈而不往救,损人之国,而执其大夫,不救陈之患,而责陈不纳,不复安郑,而必欲迫之以兵,功未良成,而志已满矣。

故曰:管仲之器小哉!

此之谓也。

自是日衰,九国叛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