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
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牺牲玉于神。
"
对曰:"
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
数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
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
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子也。
故不可以不本。
"
公曰:"
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
对曰:"
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庄公如齐观社。
曹刿谏曰:"
不可。
夫处,所以正民也。
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采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
收捃而蒸,纳要也。
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
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
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
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公不听,遂如齐。
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
匠师庆言于公曰:"
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限于恶。
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使长监于世,故能摄固不解以久。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