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唐朝大历史思维导图》

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第1页)

第一节 甘露之变

穆敬之世,朝局之症结,果安在乎?曰:宦竖专权,士大夫不能出身犯难,而转与之相结。

宦竖之专横,可于刘蕡之策对见之。

蕡以太和二年应贤良策对,极言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为国家已然之兆。

其言曰:“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群臣莫敢指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

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

此宫闱之所以将变也。

忠贤无腹心之寄,阉寺持废立之权。

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

况皇储未建,郊祀未修,将相之职不归,名分之宜不定。

此社稷之所以将危也。

操其命而失之,是不君也。

侵其命而专之,是不臣也。

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倾也。

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攻伐必自于诸侯。

此海内之所以将乱也。”

其论当时之政事曰:“亲近贵幸,分曹补署,建除卒吏,召致宾客。

因其货贿,假其气势,大者统藩方,小者为牧守。

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豺狼,恶之如雠敌。

今海内困穷,处处流散。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鳏、寡、孤、独者不得存,老、幼、疾病者不得养。

加以国之权柄,专在左右。

贪臣聚敛以固宠,奸吏因缘而弄法。

冤痛之声,上达于九天,下流于九泉。

鬼神怨怒,阴阳为之愆错。

君门万里,而不得告诉。

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

官乱人贫,盗贼并起。

土崩之势,忧在旦夕。

即不幸,因之以疾疠,继之以凶荒,臣恐陈胜、吴广,不独起于秦;赤眉、黄巾,不独起于汉。”

于懿、僖时之政局,若烛照而数计焉。

又曰:“昔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余事,其心甚诚,其称甚美,然而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宄日强,黎元日困者?以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则欲革政治,非除宦官不可矣。

又曰:“夏官不知兵籍,止于奉朝请;六军不主兵事,止于养勋阶。

军容合中宫之政,戎律附内臣之职。

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仇雠;足一蹈军门,视农夫如草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